感谢兄弟发我一天涯链接,看了一篇好帖,领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思想境界,虽然那是生活方式是不能为圈子外的道德家,君子淑女们所能理解与接受的,但着实给予我很大的思维活跃空间。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是我的苦恼之一,因为内心常不能平静。呵呵,但如果内心一直都很平静那思维境界就没得长进,于是顶着头晕,喝罐啤酒,借着别人的故事思索点什么,探索下内心世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一直对个人心理学与哲学颇有兴趣,其起因不是想要研究别人,而是想认清自己,为何造就了我今天这个样子,直接引子是中国大学生杂志上一篇叫《爱情使人抑郁》的文章。起初接触的是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他认为成人的很多极具个性特点的行为(不局限于性行为,佛将其他行为视为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隐晦表现)与人在婴幼儿1-4岁之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虽然不能记忆1-4四岁之间的生活经历,但我想那时贫苦农村的婴儿成长环境比不得如今,定有某种程度上的不足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根据因果学说的解释,人当前的很多思维倾向与生活方式与其成长经历有着某种必然而隐蔽的因果联系。在某段成长期间我是比较的抑郁的,只是那时候不懂为什么会那样,即便是大学期间的心理普查测试也未意识到抑郁只是表象而已,倒是在那些测试中开发觉成长中的某种局限,而那种局限被今天的我认做是抑郁性格下隐藏的轻度自卑心理的根源。这么想来说我N年没变那也仅是表象,对内心世界的认识随时都在进步~
一年前受朋友推荐,开始接触马洛斯的人本主义学说—自我实现理论。在马斯洛的理论里,任何行为都有其动机,动机来自于需要的层次,成就来源于自我实现的动力。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里,由下至上按梯级排列为:
1. 生理需要,包括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和性等的需要。
2.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需要安全、稳定,需要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它对应于人的求生本能。
3. 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和实际的联系,包括交友、追求爱情、社会团体的认同。
4. 尊重需要,人们希望得到一种稳固的高评价,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5. 认知需要,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
6. 审美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和和谐。
7. 自我实现需要,人们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并达到最大化。
他认为普通大众一般是在满足了前一个需求层次才会提升到下一个需求层次,而且并不是某个人都能达到第7个需求层次。所以不是那些下黑井挖煤的工人不知道黑井的安全问题,而是他们的生理需求—-生存问题都尚未满足,无法考虑安全需求。对于自己,我想还在3,4,5层次之间徘徊,对于各种生活体验的认知与探索的需求日益重视。曾在电车上看过台湾的一本关于心理分析治疗案例的书,那种循循诱导式的对内心探索的过程颇为让我受益,有助于启发自己探索内心世界,寻找轻度自卑的根源,以及思寻对应之策。曾经喜欢的颜色是蓝色与黄色,而今独偏好黄色,我想这是完结抑郁成长时期的体现,就如毕加索那副《拿烟斗的小男孩》标志着他蓝色忧郁时代的开始,而放弃那种风格则表示那个时代的结束。
书籍是个好东西,网络也是个好东西,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和文明,感受不同的思想启发与冲突,探索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人的内心情感经历,往往无人知晓,而变化之快又如白驹过隙,似乎不曾存在,也许多年之后因某个场景的触发或在梦中或在清醒中再度寻回。这么些年,多愁不再,善感依在,也算没白混~~